生物菌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,在使用过程中无任何污染,而且可以降低土地已有的污染,是理想的绿色肥料。那么相对于传统化肥,生物菌肥具体有哪些优势呢?
生物菌肥的优点
1.改良土壤
(1)通过有益菌的大量繁殖,大量有益菌在植物的根系周围形成了优势种群,抑制了其他有害菌的生命活动。
(2)快速分解土壤有机物质,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,且通过有益菌的活动能够疏松土壤,土壤的保肥、供肥、保水、供水及透气性都得到很好的调节。
(3)分解土壤中的农药残留,避免残留农药对下季作物产生药害。还对植物生长过程通过根系排放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。
2.固氮、解磷、解钾功能。能够部分利用空气中的氮,通过有益菌生长代谢产生相应的酶和酸,可对土壤中难溶性的磷、钾肥(土壤中难溶性磷肥占95%,难溶性钾占98%)进行分解,从而成为植物所能吸收的磷钾肥。因此能够大大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,从而减少肥料的施用。
3.提高作物品质。解磷、解钾的同时,能够促使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释放,被作物所利用,同时有益菌代谢产生多种植物所需的物质,如小分子氨基酸、生长刺激物质、维生素等。
4.达到生物防治病害的效果。灌根可抑制土壤中的病菌,喷到叶面,可防止病害的入侵。
5.促进作物早熟和延长采收期。由于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,土壤养分丰富且平衡,土壤中肥料能够更好的被作物很好的吸收,因此能够促进作物成熟和延长采收期。
6.和有机肥配合使用,能够持续不断的改良土壤。2-3年就可使士壤完全达到生产有机作物的标准,且因为有益菌能够快速分解有机物质为作物吸收,所以克服了有机肥料肥效慢的特点,单施有机肥产量低的特点。
生物菌肥的主要优势是有益菌。有益菌对改良土壤、提高树体“体质”,提高作物根系抗病能力的作用,是化肥所不能替代的。
土壤改良了,树体“体质”提高了,根腐病、黄叶病、流胶病、小叶病等长期难以根治的“慢性”病害就能够得到缓解。
但是,要达到缓解“慢性”病的效果,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,不可能很快见效。曾有一位农民,果园根腐病严重,在专家建议下开始使用生物菌肥。
第二年见到专家后说:“我去年每亩地施了两袋菌肥,怎么今年还有腐烂病?”
在这位农民心里,认为生物菌肥对治疗腐烂病就应该和农药一样,应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,这其实是认识上的误区。
俗话说“瘦地三年不肥,肥地三年不瘦”。这句话揭示了生物菌肥的缓效性与持效性。生物菌肥见效不快,需要连年施用,这是使用的重要原则。
由此想到了一则笑话。闷娃肚子饿了,买了一个饼子吃,没有吃饱。又买了一个,还没有吃饱。买了第三个,终于吃饱了。
闷娃很后悔:“要是早知道吃第三个饼子能饱,就不用买前边那两个饼子了。
但是没有前边那两个饼子垫底,第三个饼子是不能填饱肚子的。果园施用生物菌肥也是一样的道理。第一年施用生物菌肥可能不见效,第二年必须继续施,连续施用三年、五年,有机质在土壤中累积,土壤理化性状逐步改善,树体“体质”逐渐提升,自然会达到强树抗病的目的,这也完全符合哲学上“由量变到质变”的原理。
在此提醒农民朋友,要正确认识生物菌肥的“缓效性”,不能因使用生物菌肥而急于求成。使用生物菌肥,一是能多施尽量多施,二是要连年施用。惟其如此,才能达到从根本上提高果园生产能力的目的。
送给大家一首诗,大家将会对菌肥有一个新的认识!
生物菌肥多年用,部分农民仍不懂。
不是菌肥撒地面,就是施后大水灌。
还有菌肥干土施,缺水怎么会繁殖?
不知菌肥有生命,盲目菌肥施土中。
菌丝体都晒阳光,大多菌体都死亡。
部分施后土壤干,菌体全部渴死完。
施用菌肥没有效,认为买了假肥料。
生物菌肥严方法,应该正确施用它。
微生物菌怕阳光,紫外线照易死亡。
早晩阴天湿土壤,菌体安全繁殖上。
施后及时盖土壤,菌体才可繁殖旺。
只有生物菌住好,创好条件繁多效。
以上部分文字取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!